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位于广州大学城,是永利官网创办最早的专业院系之一,学院现有4个系1个实验中心。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5人,教授23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70余人;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省级人才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近5年通过学校“百人计划”“青年百人计划”引进人才40余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803人,其中博士生28人、硕士生772人,本科生2003人。
学院1958年开办本科专业,现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交通运输、智能建造等7个本科专业,是广东省土建类专业最齐全的本科学院。其中:
土木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均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均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
交通运输是校级特色专业,是广东省第一个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科)本科专业。
智能建造是由永利官网联合自动化、计算机等5大学院创办的交叉学科创新性专业,专业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起“人工智能+建造”的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土木工程建造理论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涵盖人工智能与结构建造、建筑信息建模与智能设计、智能建造装备、物联网感知与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决策与智能运维等五大核心技术模块。
学院现有“土木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土木工程”学科包含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6个二级学科,学院还有“土木水利”“测绘工程”“交通运输”和“工程管理硕士”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具备良好的科研与教学支撑条件,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省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和13个专业实验室,拥有7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年,获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建设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课程教研室2个。
学院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近5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总到校经费1.3亿元;获科技成果奖励54项(含学会、社会力量奖项),其中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项。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土木工程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均位列世界76-100名。
学院立足广东,瞄准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重大需求,与广东建筑业深度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与数十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知名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冶、广州建筑、广州地铁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79个,不断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竟广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学院重视对学生进行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育。近5年,学院培育双创团队12个;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63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以上92项;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近300余项,其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塞银奖4项铜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塞国赛银奖1项、铜奖1项;学生获国家级文体竞赛奖励200余人次,近年在校运会、足球、篮球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鲁班节”系列学术科技竞赛、“爱行地下铁”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已成为学院的一张闪亮名片。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社会奖助学金、创新创业基金,力助学生成长成才。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列全校前茅,近90%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